<<  < 2011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日前,南京一所大学的一个本科大学生宿舍传出“佳话”:同宿舍的四位大一同学创下了一个学期打烂176副扑克牌的纪录。他们把打烂的扑克牌专门摆在窗台底下,说是为了留个纪念。为此,他们被学校通报批评,而宿舍中一位同学因成绩太差而被留级。(4月25日《南京晨报》)

某大学4男生一学期没干正经事 打烂176副扑克

这四位大学生堪称打牌专业户,单以打牌为业而言,他们的战绩不可谓不辉煌,因而他们有理由将这176副烂扑克牌拿来作为纪念。但我认为更值得纪念的在于,这176副烂扑克牌暴露出了一个重大的教育事实,即教育者忽视甚至放弃了对学生精神生命主动性发展的培养教育。

论者可以将上述现象归结为大学疏于管理,或者中学严格的管理与大学宽松的管理之间的衔接出现了问题,或者归结为当今的大学生精神空虚,缺乏理想信念等等,这么说都对,但往深处想,则是 流行于当今中小学的包办教育害了他们。人都是有惰性的,当学生一旦脱离了什么都按老师预定的教育教学框框去求知的中小学教育环境,来到一个老师什么都放手的大学校园,人就仿佛一下子失去重心,茫然,空虚,只能在玩牌、打游戏中聊以打发时光了。

从小学到高中,师生关系从一开始就处于主宰者和被主宰者的两极,学生的成长道路都是由教师根据学校制定的目标方向按统一的模式规划好了的,正如叶澜教授所说,在学校里,课堂和班级都牢牢地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的成长被教师控制,教师可以决定学生如何发展,甚至恨不得代替他们去活,去成长。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根本不能按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寻求发展之路,因为教师一开始就忽视了学生自身需求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完全按照应试教育的要求规律去塑造定制学生。十几年依附教师求得发展的结果是,即使读到高中,学生仍旧是未断奶的婴儿。

众多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打牌赌博之中不能自拔的大学生都可作如是观。他们一旦不再受制于人,来到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就不知该如何活,因为过去的老师从来没教会他们应该怎么独立生活,应该怎么掌握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

这种现象必须改变。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转变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者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科学和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叶澜教授在《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文中提出,21世纪在教育观念上最终需要实现的核心转变是在对学生精神生命主动性发展的认识上,要把学生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学生,要培养具有主动发展意识,需求和能力的人。

此说甚是。人一旦有了主动发展意识、需求和能力,不管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都能不迷失方向,都不失进取心,绝不甘心做一个整天沉迷于牌桌上的、玩物丧志的庸碌之人。

发表评论:
天涯博客欢迎您!